生命科学学院袁卉华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发表学术论文
1月20日,生命科学学院袁卉华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复合材料B:工程》)上发表题为“Development of a multifunctional eggshell membrane-supported silk conduit for enhanced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开发一种多功能蛋壳膜支持的丝素导管用于增强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的学术论文。生命科学学院22级生物学硕士研究生陈瑶为第一作者,宣红云副教授、上海大学冯炜教授、袁卉华教授为通讯作者,南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全球性临床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目前,自体神经移植和人工神经支架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有效方法,但仍面临供体移植物来源有限、尺寸不匹配、术后功能障碍、再生能力差以及二次手术风险等诸多限制。这些问题制约了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修复。人工神经导管能够提供机械支持,引导雪旺细胞的迁移,并促进轴突的延伸,从而有助于神经再生。尽管天然神经支架在研究中广受关注,但其机械性能差、稳定性不足以及无法有效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在神经再生领域的实际应用。为此,本文基于层层自组装技术,设计了一种多功能蛋壳膜-丝素神经支架。蛋壳膜的引入及其自修复性能显著改善了纯桑蚕丝素神经支架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此外,支架内丰富的RGD三肽序列有效促进了RSC96细胞的增殖和PC12细胞的轴突延伸。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PI3K-AKT通路的激活在神经再生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是中科院材料科学领域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2.7。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相关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9836825000423
(宣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