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科技赋能春耕
—— 江苏省特色蔬菜科技小院开展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行动
3月6日,阳光洒满大地,全国第 62 个“学雷锋纪念日”如期而至。在这充满奉献氛围的日子里,江苏省(南通)特色蔬菜科技小院(由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南通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南通青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建设立)积极响应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号召,精心组织8名团队成员,满怀热忱地奔赴田间地头,一场意义非凡的“3・5”学雷锋助春耕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就此拉开帷幕,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上午,微风轻拂,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曹云英教授,带领着小院成员来到了通州区刘桥镇倪旦桥的试验田。放眼望去,嫩绿的荷兰豆苗在风中摇曳,然而,这片生机盎然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潜叶蝇的肆虐。近些年来,潜叶蝇在南通荷兰豆种植区的危害呈愈演愈烈之势,其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形成弯弯曲曲的白色隧道,严重影响了荷兰豆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对产量和品质造成显著影响。
在试验田边,曹云英教授与小院成员围聚在一起,针对荷兰豆潜叶蝇防治药剂筛选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原方案计划采用溴氰虫酰胺、灭蝇胺、阿维菌素三种杀虫剂进行防治效果比较。但经专家组严谨论证,灭蝇胺的代谢产物“三聚氰胺”残留量超出限量标准,一旦荷兰豆用于出口贸易,极有可能因这一残留问题遭遇贸易壁垒,阻碍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经过一番深入分析与综合评估,专家组最终确定优先采用溴氰虫酰胺与阿维菌素组合方案。曹云英教授一边指着试验田中的荷兰豆苗,一边详细解释道:“溴氰虫酰胺与阿维菌素的组合,不仅能有效防治潜叶蝇,还能规避出口风险,保障农户的经济收益。” 成员们纷纷点头,认真记录着要点。
随后,一行人带着满满的干劲前往油坊庄附近的试验田。这片田地即将开展鲜食玉米种植密度与肥料运筹试验,此时,工人们正忙碌地在田间喷施有机肥。小院师生迅速行动起来,结合喷施作业情况,现场开展细致入微的技术指导。他们穿梭在田间,仔细查看肥料的喷施均匀度,与工人亲切交流。在现场研讨中,专家们确定了实验方案的实施细节,大到实验小区的科学划分方法,以确保不同施肥处理能得到精准对比;小到后续实验开展时间,精确到具体日期,充分考虑到天气、作物生长周期等因素。一位专家拿着测量工具,在田间比划着说道:“这个实验小区的划分要严格按照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众人来到九华镇杨码村的试验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大家就荷兰豆种植及未来实验展开深入讨论。他们蹲下身,轻轻拨开荷兰豆苗周围的土壤,查看根系生长情况,交流着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经过一番热烈探讨,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从病虫害绿色防控,到收获预期,每一个步骤都制定得详细而周全。
春耕如诗,科技为笔,志愿服务为墨。此次联合行动不仅是传承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汇聚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它既传承了雷锋 “把有限生命投入无限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内核,也彰显了科技小院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的实干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江苏省(南通)特色蔬菜科技小院将继续秉持这份精神,在农业科技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乡村振兴描绘更加绚丽的画卷。
(唐峻峰/文 唐峻峰/摄)